你好,我是匿名傘蜥。在醫院實習的這幾周第一次聽到"生物相似藥品"的介紹,雖然說這已經在國外被討論了好幾年,但我還是這個月才意識到啊。今天簡短的介紹一下什麼是生物相似藥。以下內容為廠商來演講的內容概要,我沒有再三查證,如果有錯誤的地方歡迎提出來~

       隨著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細胞療法的成功與盛行,開始想要把這些治療推廣出去,讓普及率再高一點,於是有一群人提出這些大分子藥物的"學名藥",就是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s。基本原理是:舉已經上市的trastuzumab的生物相似藥Kanjinti為例,原廠的專利過期之後,大家都可以拿到他的DNA序列,於是各藥廠就可以去找適當的細胞,把這段DNA送入細胞,開始轉錄轉譯出trastuzumab蛋白質。因為使用的細胞不同,於是生物相似藥與原廠藥最大的不同在於,接在這些蛋白質上的醣基到底與原廠相似程度有多高。

       值得一提,這些醣基的不同並不完完全全等於會造成治療結果不同,並不是每個醣基的位置或長度都會影響PK/PD,因此生物相似性藥品的臨床試驗法規,與過去的錠劑、膠囊劑、水劑...等等,截然不同。

       首先臨床試驗,trastuzumab第一個適應症是HER2 positive的乳癌,他的第二個適應症胃癌,FDA核准之前就必須再做一個胃癌的臨床試驗。
但生物相似性藥品不用,他只需要選一個族群最多的適應症,做出來的結果跟原廠一模模一樣樣,outcome更好也不行,一定要完全一樣,就可以一次以原廠藥所有的適應症上市。很詭異吧!但法規就是這麼寫的。

       也就是說,過去的藥物,例如acetaminophen,專利過期後,大家可以看到它完整的配方,包括賦形劑,所以學名藥只要有能力還原公開的配方,經過上市前試驗就可以上市了,因此學名藥的經費主要花在上市前的試驗
而生物相似藥,公開的只有DNA序列,所以經費會大量花在如何產出相似性高的蛋白質,如何選對細胞培養與培養的環境(時間、空間),一旦可以做出相似性符合該國的法規之後,只要做一個適應症,就可以上市了。

       隨著FDA核准上市的生物相似藥越來越多,未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相關的試驗或是議題探討,最直接規範的法規,裡頭相似性接受的比例或程度,一定也會被各種討論與挑戰。而身為health-care profession,值得慶幸好只是學名藥,不然又要背新的名字啦..


看更多六年制藥學系介紹:[持續更新]如何在傘蜥的部落格找到我想要看的文章?The Guideline of My Blog
取得匿名傘蜥發文通知: https://www.facebook.com/afl36

arrow
arrow

    匿名傘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