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匿名傘蜥。第一周實習結束,禮拜五還遇到颱風假,今天來分享一下這周發生什麼事。

       第一週實習,除了特別安排的組長們課程,其他時間主要在門急診組。線上的學長姐們雖然每個都很忙碌,需要與時間賽跑,但都還是很有耐心的利用空檔的時間教學。 組長們的課程我也覺得很棒,雖然內容不難,但算是整合與複習之前在學校東學一塊西學一塊的知識,例如調劑學的處方判讀技巧+一些法規規範;或是SOAP與PICO的書寫,分別開在大五上下的臨床案例討論;或是TDM的計算,包括生物藥劑學、藥物動力學⋯⋯等等,之前分開在2-3門學分中,現在可以一次整合。

       目前為止很喜歡北醫的實習安排,每天可以跟不同學長姐一整天,除了瞭解線上作業,也可以聽很多不同的職涯規劃,這對於對未來有個方向但又不夠明確的我,是很好的機會去探索前輩們的想法、瞭解自己的理想是否符合現實,甚至是思索「成就感」與「薪水」之間的平衡。

       值得一提,這週之中我感受到一個職涯規劃非常強烈的衝突感。我現在非常想做臨床工作,而且每天都很想利用「正當」的作業來逃避調劑時數;但在線上的學長姐卻有許多人很明確自己不想要從事臨床相關的工作,很喜歡從事門急診組的業務,或者是學習醫院門急診業務之後,未來想要運用在社區藥局。
之前大三還在猶豫自己到底為什麼要唸六年的時候,查了很多資料,也做了不少相關報告,得到的結論是:世界正在往六年制,也就是全臨床訓練發展,美國全面六年、印尼泰國也是全面六年;但經過這週後,臺灣真的該跟日本一樣,四六並行,比較符合藥師或藥學生想要的生涯發展,有興趣做臨床工作的學生再自己選擇讀完六年就好。

       最後我想說,在線上學習的時候,學長姐們如果問到是不是六年制的學生,接著的反應大多數都會覺得我們在學校多兩年,能力一定比他們都厲害,好像我們未來會碾壓到一些也想要走臨床的學長姐們。

但我真的覺得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而且有一點點排斥被這麼認定。

       沒錯我們大四大五兩年老師有教PICO、有教如何利用工具做出符合EBM的決策;沒錯這兩年老師有教該如何寫SOAP,與醫師或醫療團隊溝通;沒錯這兩年有背處方集有考很多藥治小考有背跟考很多衛教跟OSCE,但這些都只限於學校模擬,也可以說是自己在學校自嗨、玩扮家家酒,我們完全不懂實際上該如何運用,或是實際上遇到問題該如何解決等等,該如何當個「臨床藥師」。 在學校多蹲兩年或許多學了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但我們對於實際上戰場的應用是零,所有執業中的藥師都是我們的前輩與需要認真學習的對象。

實習第一周,綜合來說附醫是個充滿彈性的地方,有想法都可以提出來,不管是自己寫作業的時間或是作業內容,包括專題、學習單...等等。還有,員工餐廳真的好吃^^


看更多六年制藥學系介紹:[持續更新]如何在傘蜥的部落格找到我想要看的文章?The Guideline of My Blog
取得匿名傘蜥發文通知: https://www.facebook.com/afl36

arrow
arrow

    匿名傘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