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嗨,我是匿名傘蜥。今天分享我在實習中訪問的一位同班同學,也是就讀北醫藥學系臨藥組六年級,對於六年制教育的反饋。(本文採訪問形式撰寫,內容已經受訪者校閱。)

 


1. 當初為什麼選擇六年制的臨床藥學組呢?

       當初選擇僅因為跟「國際接軌」。現在看來令人意外,但許多非醫療背景進入臨藥組的同學有部分是此原因。至今仍有親戚聽到「臨床藥學」就會想到「國際接軌」或是「可以去國外工作」。只能說這部分的形象塑造成功,與事實是否相符則是另一個話題了。
 

2. 在大六一整年實習中,覺得最受用與最不好的經驗,分別是什麼?

       最受用:在各專科實習的經驗。藉由實習的彈性時間,能比起就業後更自由的探索該專科內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例如:有的人對心內專科有興趣,可以多讀點心內的內容,也能和藥師討論,這是就業後不一定能得到的特權。專科的個案報告與期刊報告經驗也都很受用。

       最不好:
實習抽籤。單就學生感受而言,人力配置是醫院與校方該處理好的事情。他系同樣也是專科輪調,很簡單的配套措施早已行之有年。現因六年藥學教育偏於先導,各部門開缺時間與配額的限制仍無統整,只得請學生自行協調,甚至協調後仍要不斷微調。縱然目前狀況可以體諒;但長期下來若依舊請學生「自行協調」,只怕演變為陋習。醫院是否有拿出願意承接六年制藥學系學生的決心?還是仍在觀望,看作燙手山芋,開缺時間彼此打架,人力限制如同大型數獨?整件事從簡單的抽籤與體檢安排就可見一斑。只得說學生在三院間奔波,被看作外校學生般的冷眼對待仍心有餘悸。
 

3. 你覺得最適合台灣的藥學教育體制是什麼?

       這題很抽象。是指對現階段藥學教育的反思?或是要憑空想像出一套現行藥學教育的改良版?

       如果是對國外藥學教育體制的欣賞層面,仍希望有技術員與藥師培育的差異,並且把課程內容差異化增大。藥師應該有更多研究、文獻評讀與給出實際建議的能力;技術員可以降低學習成本,應付調劑人力缺口。

       
反過來談論現況。若台灣醫療體系對藥學專業的需求不改,我依舊覺得四年制藥學系是最適合台灣的藥學教育體制。台灣目前四年制的學習成本與社會期許達到平衡,學這麼多出來包藥或開藥局已經夠用。好比先給你一個基本大補帖,剩下的不足自己在職場中深造。要當臨床藥師?要在特定領域鑽研?從工作場域中學習吧。此點同樣保持畢業學生的可塑性與就經濟需求性(能快速就職)。更大一部分是,現今線上臨床藥師多由此途徑產生。若此途徑產出的臨床藥師已經能應付需求,何不加強此途徑即可?如接下來第四題所述,將一年實習、一年藥物治療換作兩年完整規劃之碩士學位,既有完整訓練,也有相關規範所需學歷要求(結果就是再念臨藥所(X))

 

4. 畢業之後想從事什麼工作?(一定要先選一個)

       假定臨床藥師

a. 你覺得學校六年有沒有教這項職業所需具備的能力

       有。但僅限實習與藥物治療。基本上整個實習就是醫院臨床藥師在做的 事情的弱化版。

b. 你覺得從事這項職業所需具備的能力,應該由學校教導還是到職場再 養成?

       我贊成各半,一年在學校指導,一年在實習養成。對於在校,受限於藥 學教育與現 行體制規範,藥師養成需有配合國考之四年完整、固定的課程。對於實 習,作為臨床藥師,多一年份的藥物治療與多一年實習,是合理的。全 部課程太過理論;而若全部到實習中才學,以現行我了解的職場狀況, 線上藥師若一邊學習、一邊需要花更多時間用近乎無系統的方式養成相 關的技能,需耗費更多的時間,卻獲得較差的效果。

 

5. 試問你對於六年制教育的看法?

       一個人,需要花多少時間與方式,培養出一種專業?他又該有多少選擇?我覺得就是這次主題的總結。

       臨床組的藥學生,花費六年、用兩種至三種方式 (大講堂、小組翻轉學習、實習),培養出適合當藥師/調劑藥師/臨床藥師/社區藥局藥師/研究員/甚至藥廠業代/MA/MSL/政府官員。被禁錮的整組六年時間是否太多?若高度相關的就業選項如此之多 (我認真覺得六年制學生畢業後都適合上述列舉的工作),簽約六年,是養成還是剝奪?

 


       在我理想看來,藥學教育應保有習得專業的同時,又保有學生的選擇性。以最現實的狀況、已經發生的案例來看,在六年制教育底下的同學碰到的問題有:

       1. 想念研究所/走研究路線卻困於學制時間要求,畢業後才能開始探索
       2. 對臨床沒興趣 (走社藥/藥廠) 但已經綁定六年合約
       3. 基於未來發展需求(希望帶有碩士身份工作)/家庭需求(希望早點賺錢養家)使生活變得緊迫

 

       這些同學只能進行多線程規劃,切割人生,在既定的養成中,分出時間給下一個希望 (打工/學碩一貫/額外找時間發展)。更完善的教育規劃應能培育出更適合的人才 (真正想走臨床的同學獲得更多資源),也能吸引不同長才的同學入學 (研究、業界、醫界的完善規劃吸引潛力有興趣者)。我建議設下更好的教育切點與核心能力課程,幫助同學達到多元與適性發展。
 

       1. 基於國考核心 + 證照導向的切點 (四年)
國考證書取得是台灣藥師無可避免的一條路。在更加證照導向的課程規劃下培育學生,並把省下的課程能量釋出給其他面向 (更好的研究課程/實習課程)。

       2. 基於臨床核心 + 適性發展的切點 (六年)
將大六實習分成兩個部分;核心實習 (ICU, ID, Oncology) 與 選修專科實習。欲往非臨床方向者在核心實習後可往自己有興趣的方向發展 (業界、政府機構實習一學期),對臨床養成有興趣者接受完整的專科實習教育 (更深的project、更進階的議題討論)。

 

       我不覺得做不到。以研究路線為例,同學上必修課,都是為了通過國考。針對研究,如果老師們擔心沒有研究人才,就應該在這些國考課程之餘開設良好的實驗課程、與研究所接軌,方便同學規劃未來發展。規劃得好,有心進修做研究的同學自然會去選修。以業界路線為例,在其他科系,大四有一學期的實習早已常態,不是什麼新鮮事。國外藥廠業界規劃實習,甚至國際性的搶人才也不遺餘力。經過臨床訓練了解臨床環境、又有文獻判讀能力的學生,幾乎是藥廠眼中的黃金人才(又有大學部的可塑性)。若有同學畢業後於藥廠發展優異、學校也有良好的networking,何樂而不為?

 

       我得承認很多觀點源自於多年前看到李慶三老師 (現仍為北醫客座教授) 的文章影響。現在回頭看,許多在實習過程看到的種種,幾乎仍與文章內容不謀而合。制度更改中,不是邏輯、不是方法,更多時候人才是最難的回答的問題。至今若再問一次,也許心頭部分的我,仍是選擇B。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匿名傘蜥 的頭像
    匿名傘蜥

    六年制藥學系到底在幹嘛!?

    匿名傘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